2010年9月24日 星期五

第一次世界大戰

1914年夏天 , 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(1863-1914)前往波士尼亞首府塞拉耶佛訪問時 , 被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刺殺身亡 , 造成德意志帝國.奧匈帝國.義大利形成的{三國同盟}和英國.法國.俄國形成的{三國協約}引發兩大集團對抗 , 揭開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序幕
奧匈帝國接到斐迪南被刺的消息 , 一面要求塞爾維亞當局交岀兇手 , 一面又請求德國的協助 , 在獲得德皇支持後 , 奧國乃對塞國宣戰 , 俄國則宣布支持塞國 , 下令動員參戰 .德國為了表示對奧國的支持 , 以法俄同盟為藉口 , 進兵比利時以攻打法國 . 英國乃以德國破壞比利時的中立為由向其宣戰 , 演變成全面戰爭,日本在1914年便藉口對德國宣戰 , 出兵山東 , 占領德國在青島的殖民地
衝突剛發生時 , 各方均以為戰事只是短期且限於局部 , 各界也期待戰爭盡快結束 , 但戰事逐漸持久 , 而新的武器如飛機ˋ坦克ˋ毒氣ˋ潛艇等應用到戰場上 , 造成死傷的人數迅速增加 .除了歐洲戰場以外 , 雙方衝突也延長到海外殖民地
西線戰場上.雙方勢均力敵.採取壕溝戰.形成對峙.1916年.美國總統威爾遜企圖調停.提出(無勝利和平)計畫.但每有具體結果.德國為了進一步打擊英國.宣布使用(無限制潛艇政策).擊沉許多國家的船隻.幾度引起美國的抗議.1917年4月.美國加入協約國並對德國宣戰.使協約國一方士氣大振
大戰的起因:
1‧ 列強經濟利益衝突
自工業革命後,英國成為頭等經濟大國,法國和徳國等歐洲國家也爭相發展工業,以期確保國力持續發展,及在國際事務上有一定的發言權。 為了進一步發展工業,歐洲各國於十九世紀末紛紛為本國尋求商品市場及原料供應地。這促使歐洲列強的矛盾加劇,一方面是進行貿易戰,另一方面在全球各處激烈爭奪殖民地。 爭奪殖民地被視為「國家榮譽」的一種角力。
2‧ 極端民族主義滋長
十九世紀末,民族主義漸走向極端。徳國和奧匈帝國鼓吹「泛日耳曼主義」主張向西歐、東歐和南歐拓展。 俄國提出「泛斯拉夫主義」,想把東歐、南歐所有斯拉夫人居住的地區,置於俄國影範圍之下。
3‧ 各國競相擴軍備戰
由於歐洲列強間之關係日趨緊張,各國都不斷増加軍備開支,提升武質 素,軍備競賽,日趨激烈。在軍事技術方面,許多新式武器相繼發明。例如:烈性炸藥、手榴彈、機關槍、戰鬥機、魚雷乃至潛水艇等。列強甚至爭相建造「無畏艦」。 這種海上的爭霸,以英國和徳國最為劇烈。然而,這不但未能使參與者感到更為安全,反而進一步使國際形勢更為緊張。
4. 對立的軍事集團形成
普法戰後,徳國深恐法國報仇,而奧匈則想對付俄國,二者便訂立軍事同盟。意大利也於1882年加入,組成「三國同盟」。 後來英國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,也先後和法、俄簽訂協約。稱為「三國協約」。兩大對立軍事集團的出現使歐洲成為世界大戰的策源地。
第一次世界大戰為期四年多 參戰國家達三十一個,涉及五大洲十五億人口。世界政治局勢巨變
a﹞ 傳統帝國瓦解
第一次世界大戰促成了沙俄帝國、奧匈帝國、徳意志帝國和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崩潰。其中影響極為深遠的是1917年後蘇聯的出現,它是一個以共產主義作為思想指導的國家。
b﹞ 歐洲版圖改變
大戰後,出現了一系列新國家,主要集中在東歐,如匈牙利、波蘭、捷克、南斯拉夫、芬蘭、立陶宛、拉脫維亜和愛沙尼亞等。
c﹞ 美國等國崛起
大戰後,英、法國力較前削弱,美國則擴大了它的經濟及軍事實力,而日本在亞洲的地位也進一步強化。
d] 經多方籌劃,國際聨盟於1920年正式成立,總部設於瑞士的日內瓦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